律師專訪

您的位置:首頁>律師動態>律師專訪>專訪京平孫清泉律師:感知社會需要,為民發光發熱!

律師專訪

專訪京平孫清泉律師:感知社會需要,為民發光發熱!

文章來源: 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
發布日期:2018-10-08
分享到:
44.4K

  正直、博學、勤奮,這三個詞在孫清泉律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。他棱角分明的臉上架著一副銀框眼鏡,眼神篤定,大家眼中的孫清泉為人實在、博學多才、幽默風趣、勤奮敬業……

  

  孫清泉律師在上學時讀的法律系,畢業后在山東做專職律師,經過時間的打磨與自我的剖析,孫清泉律師決定進京發展。為增加進京作律師的資本,他在2007年考入北京工商大學攻讀全日制研究生,師從該校時任法學院院長李仁玉教授;學成獲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學位后,孫清泉律師開始了在北京做專職律師的職業生涯。他先是做了一段時間的民商事領域里的律師業務,后于2014年應聘到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,現專職從事征地拆遷等行政訴訟與非訴訟業務至今。

  每一個“七O后”都有一個文學夢。那酷愛文學的孫清泉律師為什么選擇法律這個職業呢?孫清泉律師說道他對于這個問題也是在做了律師以后才有了答案。原來,在他代理案件的時候,曾一次次被法官、檢察官、律師界老前輩以及朋友評價為“太年輕”、“太較真”、“犯不上”以及“不懂人情世故”等非褒義性的評價,他不斷地反思著自己,有一天突然就豁然頓悟了。他說:“之所以選擇法律,其實是潛意識的驅使。”

  這份潛意識的背后源于年幼期間遭遇的“一次不公正待遇”。

  故事發生在孫清泉小學三年級期間,這是一個普通的周末,孫清泉與同班的一位男同學玩起了投石子的游戲,兩人站在一排,同時朝一個圓圈扔石子,看誰投中的次數多。“哐”一聲,隨之而來的是玻璃碎掉的聲音,兩人見狀也都不知如何是好。此時,一位學校老師恰好路過,一口咬定砸壞玻璃的是孫清泉,孫清泉說:“老師你看錯了,我與那同學,他西我東并排站著,你從東邊來,當然只看見了我,其實我倆同時扔石子,我扔的石子投中了墻上的圓圈并沒有打碎窗玻璃。”但老師拒不聽他解釋,最終還是把孫清泉父母找到學校去了。

  盡管這事最后不了了之,家人安慰他把這事忘了,但在孫清泉的心里,對這件事一直是耿耿入懷。

  一年后,這位老師被開除了。有一天,孫清泉、那位男同學與這位老師相遇了,男同學當面對那個老師承認是他打碎了玻璃,他當時因為害怕沒敢承認,而害孫清泉受了冤枉,但是這老師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。隨著成長,孫清泉認為自己已經把這事忘掉了,但其實,在他面臨要選擇自己人生職業時,他還是被深深地影響了。

  孫清泉律師從業18年,一直秉承著專業、敬業、勤業的從業精神,無論在上學期間,亦或是在職期間,他未曾松懈自己,隨時感知國家、社會的需要,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,完善自身。在其讀研期間,經導師李仁玉教授介紹加入北京市民商法學會;2010年研究生后、在京作律師期間,他有感于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,便給自己定了一個要作“既精通法律又懂金融的復合型律師”的目標,在2011-2012年的工作期間,孫清泉律師充分利用晚睡(凌晨2:00)早起(凌晨5:00)的時間,看書學習,經過兩年持續不懈的努力,最后全部通過所有五科的證券從業資格考試,據了解,通過三科就可以從事金融證券方面的業務。

  多年的從業經驗,定是風雨兼程、困難與挑戰并存的一路。孫清泉認為,困難與挑戰是一種機會,是提升自己成功能力的機會!人,應該象暴風雨中的海燕,不避困難與挑戰、不懼困難與挑戰,積極主動迎接并解決困難與挑戰,借以提高自己的能力、擴展自己的胸懷、升華自己的視野與人生境界!

  成功來源于不懈的努力,根植于對事業的無盡熱愛。對孫清泉律師來說,律師工作不是謀生的職業,而是一項必須全身心投入的高尚事業。他時時保持敬業精神,處處維護當事人利益,為社會,為人民發光發熱,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業務,最大程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,以讓每一個客戶時刻感受到法律的公平、公正。

  在眾多的受理的案件中,武漢羅某夫婦違法拆遷案件讓孫清泉律師印象最為深刻。案件耗時兩年多,期間不斷受到政府的各種行政打壓、法院的各種不公裁判以及社會閑散人員的各種非法騷擾,但在孫清泉律師的不斷鼓舞下,始終堅信法律,堅信邪不壓正,堅信最終一定能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并發出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豪言:“我已經是一個下崗工人,政府還能把我打成副下崗工人嗎?”有這樣堅定的信仰支撐,和鍥而不舍的堅持精神,并通過與律師的不懈努力,他們被違法拆遷的房屋最終獲得極其滿意的合法補償,而同一棟樓里的大部分(30多戶)被拆戶,由于覺得小胳膊擰不過大腿,而選擇了低價補償標準委屈簽約;還有一小部分(十四戶)不相信與政府打官司能夠贏得了政府,而選擇了信訪、上訪的漫漫長路,但至今沒有解決,只有羅某夫婦通過法律維權獲得了圓滿的解決。

  透過案件的背后,孫清泉律師感觸頗深,他說道:“法治的本質是一種信仰,而非僅僅是一種工具;只有對法治具有堅定信仰的人,才能在生活中切切實實感受到法治的陽光!在我們這個具有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家,盡管依法治國之路,艱難而漫長、任重而道遠,不管你承認也好、不承認也罷,我們確確實實地已經行進在了依法治國、依法行政的正確方向之中,這條曲折坎坷的道路勁頭,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途。”

44.4K
本網站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!
www.91cm